Search


【#豬年談豬 猶抱琵琶不見面:黑豬哥】

在台灣,一般黑豬哥多是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【#豬年談豬 猶抱琵琶不見面:黑豬哥】

在台灣,一般黑豬哥多是以一支釣、延繩釣和定置漁場捕獲,特別是東北季風初起的秋初時分。

不過,因大型的黑豬哥索餌乾脆、拉力強勁,許多資深的釣友特別喜愛和大型黑豬哥搏鬥,甚且在釣場以大量的南極蝦作為誘餌,改變了黑豬哥的食性,也一併改變了黑豬哥的肉質。

南極蝦極富易消化的蛋白質,讓黑豬哥原本淡粉、透明的素食魚肉變成粉白不透明、如生豬油般的魚肉。吃葷含有油質之後的黑豬哥,反而適合作為生魚片。

因為其貌不揚,生性貪饞,魚身又有獨特的臊味,鋸尾鯛有了黑豬哥之名。想來,黑豬哥的命運跟臭肚魚(象魚)真是十分相像,全拜漁業資源枯竭之所賜,才躍身菜市場常見的海產食用魚類。

#看啥小魚可以吃 系列 http://bit.ly/2Seuhz6
===
豬你新年快樂,感謝讀者們一路的支持與陪伴。每一位閱讀我們的文章、幫我們按讚分享、留言打氣、捐款的夥伴,因為有你們,我們才得以堅持「資訊公開與傳遞」的初衷。
今年春節,我們推出讀者專屬活動,只要在除夕-初五期間,單筆捐款1,000元以上(送我們一個紅包),就能得到我們精心準備的綠色禮物喔~~~數量有限,把握機會!
🌍禮物將於年節後依序寄出,感謝您耐心等待和期待哦 http://bit.ly/2tdBFvT


Tags:

About author
「環境資訊中心」誕生於2000年,是一個由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經營的獨立媒體,希望藉由環境資訊交流,使更多人關懷環境參與行動,建構「人」與「自然」的和諧關係。 「環境資訊中心」每日更新,提供豐富的環境現況報導、環境爭議事件、環境科學研究、環境科普文章、環境公民行動與環境副刊。除了專職工作人員的產出,並有來自跨領域、跨公/私部門、跨國界的專家、學者、專業記者、部落客、志工與公民記者的合作投入和協助。 我們認為,唯有透過大多數人的關懷與參與,台灣的環境才有未 來!有豐富多樣化的資訊,才有正確的判斷與決策,以醞釀有意義的行動。您的參與是改變的開始,是台灣環境永保生機盎然的機會,我們期待您的牽成。 ■爆料、投稿、採通請寄 [email protected] ■免費訂閱環境資訊電子報:http://e-info.org.tw/newsletter ■捐款 https://teia.tw/zh-hant/donate ■加入志工 https://teia.tw/zh-hant/join
每日報導專業、獨立、廣泛的環境議題;為人類和地球的存續探索出路。請關注 http://e-info.org.tw
View all posts